1 生態園功能分區規劃 依據資源屬性、景觀特征性及其現存環境,在考慮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態園的完整性的基礎上,結合未來發展和客觀需要,規劃中應采取適當的設計實現園內的功能分區,以惠東永記生態園為例,設計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設置生態農業示范區、觀光農業旅游區和科普教育功能區。 生態農業示范區 生態農業示范區是生態園設計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態園最主要的效益來源和示范區域,是生態園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生態農業示范區的規劃設計應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遵循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園區設計所采用的生態農業類型中既包含有生產者,消費者,也要有分解者。 另外,為了提高生態園的經濟效益,生態園中蔬菜栽培區采用大規模產業化的生產模式。不僅有生產效益高、產業帶動性強和集中性統一的優點,還能對其他農業產業化企業起到示范性和參考性的作用;ɑ茉耘鄥^主要生產各種食用和觀賞性花卉,供游人品嘗、欣賞和購買消費。食用菌中心在生態園規劃中既是生產者,又是分解者,體現了廢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經過科學規劃后的生態園,將會以生態農業作為生態園主要的“生態旅游”核心內容,體現“綠色、生態、示范”多種功能,可以成為觀光農業生態園的旅游精品和主導產品。 2 觀光旅游區域 進入21世紀,伴隨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及鄉村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的深入,農業已從傳統的生產形式逐步轉向景觀、生態、健康、醫療、教育、觀光、休閑、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態熱、回歸熱、休閑熱已成為市民的追求與渴望。生態園新設計著重把農業、生態和旅游業結合起來,利用田園景觀、農業生產活動、農村生態環境和生態農業經營模式,吸引游客前來觀賞、品嘗、習作、農事體驗、健身、科學考察、環保教育、度假、購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貼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項目吸引周邊城市游客在周末及節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資源,增加旅游收益。.
生態園規劃以充分開發具有觀光、旅游價值的農業資源和農業產品為前提,以綠色、健康、休閑為主題,在園內建設花藝館、野火樂園、綠色餐廳、綠色禮品店、農家樂活動園、漁樂區、農業作坊、露天茶座、生態公園、天然鳥林等休閑娛樂場所,讓游客在完美的生態環境中盡情享受田園風光。 3 科普教育功能區 觀光農業和農業科普的發展是相統一的,旅游科普是觀光農業和農業科普的統一產物。旅游科普是以現代企業經營機制,開發農業資源,利用農業資源的新興科普類型[1]。它的引入將解決目前困擾我國現代觀光農業和科普事業發展的諸多瓶頸問題,緩解我國農業科普客體過多的沉重壓力,為我國農業和科普事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旅游科普規劃時應遵循知識性原則[9]、科技性原則、趣味性原則,例如可以通過在生態園中設立農業科普館和現代農業科技博覽區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紹農業歷史、農業發展現狀,普及農業知識和加強環保教育。還可在現代農業科技博覽區設立現代農業科技研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種農作物,形成特色農業。這樣生態園一方面可以為當地及周邊地區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為大中院校和中小學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場所,同時也為各種展覽和大型農業技術交流、學術會議和農技培訓提供場所! ∩鷳B園的規劃設計以生態學理論作指導思想,采用生態學原理、環境技術、生物技術、和現代管理機制,使整個園區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農業生態系統。經過科學規劃的生態園主要是以生態農業的設計實現其生態效益;以現代有機農業栽培模式與高科技生產技術的應用實現生態園的經濟效益;以農業觀光園的規劃設計實現它的社會效益。經濟、生態、社會效益三者相統一,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光農業生態園。 4 生態園中其他規劃 園路規劃 依照園林規劃設計思路,從園林的使用功能出發,根據生態園地形、地貌、功能區域和風景點的分布,并結合園務管理活動需要,綜合考慮,統一規劃。園路布局既不會影響園內農業生態系統的運作環境,也不會影響園內景區風景的和諧和美觀。園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園林布局,使生態園內景觀美化自然而不顯莊重,突出生態園農業與自然相結合的特點。園林主干道寬約,用于電車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連接到各建筑區域和景點;專用道為園務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單車道主要圍繞生態公園而建 給水排灌工程規劃 生態園以生產有機農產品為主,園內農業生產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統,同時考慮到環保及游人、園工的飲用需水,所以進行給水排水系統的規劃。規劃中主要利用地勢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溝,將雨水排入附近的水體;一切人工給水排水系統,均以埋設暗管為宜,避免破壞生態環境和園林景觀;農產品加工廠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統,不得排入園內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環境。 園區綠化設計 生態園內的綠化規劃,均以不影響園內生態農業運作和園內區域功能需求出發來考慮,結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動、全園景觀布局等要求進行合理規劃。全園內建筑周圍平地及山坡(農業種植區域除外)綠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態公園等輔助性場所(餐廳、科普館等等)周圍綠化則采用觀花、觀葉樹為主,全園內常綠樹占總綠化樹木的70%~80%,落葉樹占20%~30%,保證園內四季常青?傊,全園內植物布局目的,既達到各景區農業作物與綠化植物的協調統一,又要避免產生消極影響(如綠化植物與農作物爭奪外界自然條件等)。
|